常听人提及“格局”二字,似乎带着几分玄妙。但实则,它不过是看待事物的眼界与心胸。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中,谁都会遭遇困顿与烦恼,有人会深陷其中难以自拔,有人却能坦然释怀、继续前行。这其中的分野,往往便在于格局的差异。
格局并非与生俱来,就好比厨艺需要反复锤炼才能精进一样,格局的养成,亦需在接纳不完美中沉淀,在持续学习中拓展。就像是天空因容纳每一片云彩从而辽阔,高山因收容每一块岩石从而巍峨一般。人若能少些执念,多些体察与研习,那么我们的人生道路自会愈发宽广。时间往往能帮我们拨开眼前的迷雾,看清事物的本质。有一种“24小时人生”的理论颇具启发性,若将80年的生命视作一天,30岁不过是清晨9点,一切都还充满可能。当下困扰我们的难题,置于漫长的人生维度中,或许只是转瞬即逝的涟漪。
在春秋时期,晏婴虽身形不高,却以智慧过人,聪明绝顶。一次出使楚国,楚王有意羞辱他,命人在城门旁开一小门引他进入。换作他人或许早已动怒,可晏婴却从容应对:“出使狗国者才从狗门入,今臣出使楚国,不应从此门进。”一句话既维护了尊严,又不失风度。他深知此次出使关乎国家利益,不得因一时的羞辱乱了方寸。此后,他辅佐三代齐王,虽历经波折,却始终不将眼前得失放在心上,着眼于长远,终成一代贤相,名留青史。
展开剩余75%钱伟长先生的人生轨迹,同样印证了时间格局的力量。青年时期的他本专攻文史,“九一八事变”后,他目睹国家危难,毅然改学物理,只为“以科学之力助国家强兵”。从文史到物理,跨度之大可想而知。他从零起步,日夜钻研,在实验室中反复演算、实验,硬是攻克了物理学的重重难关。后来,他赴美深造,师从著名物理学家冯・卡门,在航空力学领域取得突破性成就。新中国成立后,他放弃国外优渥条件,毅然归国投身于科研与教育。即便在特殊年代遭遇不公,他也未曾放弃学习。在农场劳动时钻研农业机械,在工厂下放时研究机床设计。这份无论境遇如何都坚持成长的执着,让他在恢复工作后,迅速在固体力学、应用数学等领域取得重大成就,成为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。他曾言:“我没有专业,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。”这种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的格局,让他跨越了个人荣辱,在漫长人生中始终朝着有意义的方向前行。
空间的维度,往往决定着我们看待世界的广度。很多时候,困扰我们的并非问题本身,而是视野的局限。就如同身我们处于山脚只能看见眼前的荆棘,登上山顶方能望见层峦叠嶂与万里晴空一般。晏婴在外交场上的智慧,很大程度上源于他突破了狭隘的空间局限,善于从多角度审视问题。有一回,齐王欲攻打鲁国,晏婴便劝谏道:“鲁国与我国唇齿相依,唇亡则齿寒。若攻打鲁国,不仅会招致诸侯反感,更可能给强秦可乘之机。”他没有局限于眼前的土地与利益,而是从诸侯国间的相互关系、国际局势的整体格局出发分析利弊,最终说服齐王放弃了攻鲁计划。这种跳出“一己之利”的全局思维,让齐国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保持了清醒的战略判断,避免了不必要的损耗。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,世界已成“地球村”,但许多人仍被固有思维束缚。钱伟长却始终保持开阔的空间视野,他虽主攻物理,却在数学领域提出“钱伟长方程”,深耕力学研究,又关注教育改革,提出“拆除四堵墙”的理念,打破学校与社会、教学与科研、各学科、教与学之间的壁垒。他认为知识是有机整体,不应被学科界限分割。他自身便是如此,不仅在力学、数学领域造诣深厚,还精通多门外语,对历史、哲学亦有涉猎。因此在解决问题时,他总能从跨领域视角寻找突破。研究潜艇稳性时,将流体力学与船舶设计结合;参与南京长江大桥设计时,用力学原理解决振动问题。正因为不被单一领域局限,他才能在诸多领域取得成就。
认知的深度,是格局的核心所在,它决定了我们理解世界的透彻程度。一个人的认知如同圆圈,圆圈越大,接触的未知便越多,也就越懂得谦逊与学习。晏婴身居高位却毫无架子,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。有一次,他见仆人浇园用巧妙方法提高效率,便主动询问其中原理,并将此法推广开来。他常深入民间倾听百姓心声,在了解社会现实的过程中不断反思,形成了“廉者,政之本也”、“以民为本”等贴合实际的治国理念。再看钱伟长先生,即便成为享誉中外的科学家,对新知识仍保持好奇。年近八旬时,计算机技术兴起,他便主动学习编程,指导学生开展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;环境科学受到重视后,他又推动力学与环境科学交叉研究,提出“生态力学”新概念。他曾说:“科学没有止境,唯有不断学习,方能跟上时代。”在教育领域,他打破传统认知,主张“培养全面发展的人”,强调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,更要培养创新能力与社会责任感。担任校长期间,他推行教学改革,鼓励跨专业选课与社会实践,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兼具专业素养与广阔视野的人才。
人生格局的养成,从非一蹴而就,它在一次次接纳不完美、突破舒适区、更新认知的过程中逐渐成形。晏婴历经三朝,在接纳世事无常中沉淀智慧;钱伟长跨越世纪风雨,在拥抱时代变迁中精进学识。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,格局藏在接纳的胸怀与学习的坚持里。普通人的生活或许没有这般波澜壮阔,却同样需要培养格局。工作遇挫时,学学晏婴,跳出眼前得失审视长远;与人有隙时,想想钱伟长,换个角度或许便能化解矛盾;面对新事物时,保持开放心态去了解学习,或许就能发现新机遇。接纳不是妥协,而是认清生活真相后的从容;学习不是负担,而是跟上时代步伐的动力。多些长远考量,拓宽视野边界,持续更新认知,格局自会不断提升。
人生如旅,重要的不是终点,而是沿途的风景与看风景的心境。当格局足够宽广,我们便会发现曾经的烦恼不过是过眼云烟,过往的困难皆为垫脚石。愿我们都能在接纳中沉淀,在学习中成长,让人生的格局愈发辽阔,让生命的底色更加丰盈。
发布于:北京市专业的股票配资一览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